一、旋膜除氧器工藝原理:基于 “物理傳質 + 化學輔助” 的高效除氧邏輯
**
旋膜除氧器是熱力系統中去除水中溶解氧(O₂)、二氧化碳(CO₂)等腐蝕性氣體的關鍵設備,廣泛應用于電站鍋爐、工業鍋爐、供熱系統等領域,其工藝原理圍繞 “旋膜霧化→蒸汽加熱→排氣脫除” 三大核心環節展開,具體如下:
1. 核心環節 1:旋膜霧化 —— 打破水膜界面,擴大傳質面積
結構基礎:設備頂部設有 “旋膜器” 組件,由多層環形噴嘴、導流葉片及霧化腔構成。待除氧的 “軟化水 / 補給水”(水溫通常 20-40℃)經給水泵加壓后,以 0.3-0.5MPa 的壓力進入旋膜器。
霧化過程:水流通過環形噴嘴時,受導流葉片的切向力作用,形成高速旋轉的 “水膜”(膜厚僅 0.5-1mm),并沿霧化腔內壁螺旋向下流動;同時,部分水流被破碎為直徑 1-3mm 的微小液滴,均勻分散在設備內部的 “汽相空間” 中。
關鍵作用:通過旋膜霧化,水的比表面積(單位質量水的表面積)較傳統 “淋水盤式除氧器” 提升 3-5 倍,大幅縮短氣體從水中逸出的路徑,為后續脫除奠定基礎。
2. 核心環節 2:蒸汽加熱 —— 提升水溫至飽和狀態,降低氣體溶解度
熱源供給:采用鍋爐產生的 “飽和蒸汽”(壓力 0.02-0.05MPa,溫度 104-108℃)作為加熱熱源,蒸汽從設備底部的 “蒸汽分布器” 均勻進入,與頂部下落的霧化水 / 水膜逆向接觸。
熱交換機制:
蒸汽與冷水直接混合,通過對流和傳導快速傳遞熱量,使水溫在 10-15 秒內升至對應壓力下的 “飽和溫度”(如標準大氣壓下 100℃);
根據 “亨利定律”,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水溫成反比 —— 水溫升至飽和狀態時,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從常溫下的 8-10mg/L 降至 0.05mg/L 以下,大部分溶解氧會從水中解析為 “游離氣體”。
輔助化學除氧(可選):部分旋膜除氧器會在進水口添加 “聯氨(N₂H₄)” 或 “亞硫酸鈉(Na₂SO₃)” 等化學除氧劑,通過化學反應(如 Na₂SO₃ + O₂ → Na₂SO₄)進一步去除殘留的微量溶解氧,適用于對除氧精度要求極高的場景(如高壓鍋爐)。
3. 核心環節 3:排氣脫除 —— 形成負壓環境,強制排出游離氣體
負壓構建:設備頂部設有 “排氣閥” 和 “真空泵接口”(部分型號),通過排氣閥自然排氣或真空泵強制抽氣,使除氧器內部維持輕微負壓(-500 至 - 1000Pa)。
氣體分離邏輯:
解析出的游離氧、二氧化碳等氣體,因密度遠小于水和蒸汽,會在浮力作用下向上聚集;
負壓環境降低了氣體的分壓,加速氣體從水 - 汽混合體系中分離,最終通過排氣閥或真空泵排出設備外部,完成除氧過程;
除氧后的 “合格水”(溶解氧≤0.05mg/L)經底部的 “出水口” 進入鍋爐或供熱系統,避免管道和設備因氧化腐蝕損壞。
二、旋膜除氧器的核心優勢:從效率、能耗、穩定性多維度突破
相較于傳統除氧設備(如淋水盤式、噴霧填料式除氧器),旋膜除氧器憑借獨特的工藝設計,在實際應用中展現出四大核心優勢:
1. 除氧效率高,精度穩定達標
效率表現:霧化水與蒸汽的逆向接觸時間僅需 15-30 秒,除氧效率可達 99.5% 以上,出水溶解氧濃度穩定控制在 0.01-0.05mg/L,滿足《工業鍋爐水質》(GB/T 1576-2022)中 “低壓鍋爐≤0.1mg/L、高壓鍋爐≤0.05mg/L” 的標準要求。
適應波動能力:即使進水流量、水溫出現 ±20% 的波動(如工業系統負荷變化),旋膜霧化的穩定性仍能保證除氧精度不超標,避免傳統設備因水流不均導致的 “局部除氧不徹底” 問題。
2. 能耗低,運行成本可控
蒸汽利用率高:逆向接觸的熱交換方式使蒸汽冷凝率達 95% 以上,蒸汽熱量幾乎全部用于加熱冷水,無額外熱損失;相比淋水盤式除氧器,蒸汽消耗量降低 15%-20%。
無需高能耗輔機:部分型號可通過 “自然排氣” 實現負壓,無需長期運行真空泵(僅啟動時抽真空),每噸除氧水的電耗僅 0.02-0.05kWh,遠低于強制鼓風式除氧器(0.1-0.2kWh / 噸水)。
3. 結構緊湊,安裝維護便捷
體積優勢:因霧化傳質效率高,設備直徑較同處理量的淋水盤式除氧器減小 30%-40%(如處理量 100 噸 / 小時的設備,直徑僅 1.2-1.5m),節省機房占地面積,尤其適用于空間受限的工業場景。
維護成本低:旋膜器組件采用不銹鋼材質(304/316L),耐磨損、抗腐蝕,正常使用下壽命可達 8-10 年;且內部無復雜填料(如傳統設備的塑料填料),避免填料堵塞、老化導致的維護頻繁問題,每年僅需 1-2 次常規檢查。
4. 適用范圍廣,兼容性強
水質適配:可處理硬度≤0.03mmol/L 的軟化水、反滲透產水等多種水質,進水懸浮物含量≤5mg/L 時無需額外預處理,適應工業、電站、化工等不同領域的水質需求。
系統兼容:可與鍋爐給水泵、凝汽器、熱力管網等設備無縫對接,支持手動 / 自動控制模式(通過溫度、液位傳感器聯動調節進水和蒸汽量),便于融入智能化熱力系統,實現無人值守運行。
三、應用場景延伸與注意事項
1. 典型應用領域
電站鍋爐:300MW 及以下火電機組的鍋爐補給水除氧;
工業鍋爐:化工、紡織、造紙行業的中高壓工業鍋爐給水處理;
供熱系統:城市集中供熱管網的循環水除氧,防止管道銹蝕泄漏;
核電輔助系統:核電站常規島的凝結水除氧,保證系統安全性。
2. 運行注意事項
進水需提前軟化處理(硬度≤0.03mmol/L),避免鈣鎂離子在旋膜器內結垢,影響霧化效果;
蒸汽壓力需穩定在設計范圍(±0.01MPa),壓力過高易導致水膜破碎過度,壓力過低則加熱不足,均會影響除氧精度;
定期檢查排氣閥密封性,若出現泄漏會破壞負壓環境,需及時更換密封墊片。





